您的位置:首页 >导购 >

拼多多说交车了,特斯拉说假新闻:闹剧背后藏着什么变局?

2020-08-20 09:16:05来源:车讯网

引言 | 没交车?假新闻?

特斯拉从员工到高管,异口同声说:武汉车主没交车,拼多多在搞假新闻。

但多家媒体发出的那几张交车照片,算什么?

难道那辆拖车,不是特斯拉派出的?或者那辆没有上牌正在交付的Model 3,不是正品新车?或者那些工作人员,不是特斯拉的员工或指派人员?

如果以上回答均为否,那说明拼多多涉嫌商业诈骗,为何不报警处理?说到底,特斯拉的内部管理太混乱了。

假设以上流程不合规,那拼多多是如何做到“自导自演”的?你的基层员工为何能听从拼多多的安排,把一部新车公开交付给用户?流程不合规在哪里,你倒是说出来啊?就算流程不合规,你们内部没有通报与沟通机制?

出现如此乌龙,特斯拉必须负相当责任。

特斯拉称,在整个事件中都在“优先考虑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但无法获得“被眼前利益所蛊惑的”该车主的理解。

前半部分一点没觉得。当初微信对话曝光出来,明显是交付人员单方面拒绝交付,任凭用户的说明与恳求。之后说与车主做了沟通,但被车主否认。再然后单方取消订单,表示欢迎车主正规渠道购买或起诉。但车主说,他问过工作人员能否取消订单重新下订,被拒绝了,并被告知没有资格购车了。

然后特斯拉说,自己没有黑名单。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最重要。从时间线和各言论上看,更像是特斯拉在自导自演。

后半部分,用“被眼前利益蛊惑”形容这名武汉车主,非常不明智,也不礼貌。也是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武汉这名消费者是湖北咸宁人,此前在武汉做了10年的快递员,今年6月已辞职。他一直喜欢特斯拉的Geek精神,并一直渴望拥有一台Model 3。因为预算问题没有成行,直到拼多多这次所谓的“万人团购”。

便宜2万块,对一位快递小哥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

你不能规定你的客户是看中“眼前利益”还是“长期利益”,毕竟人家只是掏钱买车,并不是你的投资者。难道,特斯拉卖车还要对客户进行智商情商的考核?而且,说的好像特斯拉就不看中“眼前利益”一样,那它之前一到季末就玩各种花样大促销,是看中的什么利益?

我们不妨想一下:快递小哥通过拼多多买Model 3,说明了什么?这是重点。

特斯拉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电动版的沃尔沃,不展开讲了。沃尔沃有一个悖论:当它前几年降价不太夸张时,车主群体画像明晰、理性高知、注重品牌内涵,但销量不尽人意。如今普遍打七折时,车主画像杂乱,感性投机者变多,一进店就问优惠多少。市井气增加也没错,但它的高质感品牌形象,似乎回不去了。

特斯拉也在经历「沃尔沃悖论」。

当快递员小哥都在买Model 3时,双刃剑又启动了。好的是,它可以包容更多普罗大众进而带来更大销量;不好的是,它的品牌溢价急剧下降。曾经的科技先锋车型Model S,尽管增配降价,但7月只卖出了29辆,沦为了品牌吉祥物。

说这么多想表达:企业的战略是成体系的。当你的客户重心开始下沉时,你的配套政策不必再端的那么高了。否则不会被市场扭曲,也会被内部压力扭曲。

简单说:当快递小哥都成Model 3车主了,你再坚持高冷的直营模式,弊端就多了。

一是,特斯拉的服务能力跟不上扩张节奏。更便宜的车、更快的扩张、意味着更多车主、更多问题,但直营店的服务载荷早已超标。哪个特斯拉的销售不是996在运转?压力之大,当列各品牌前茅。

上海的交付没有发现拼多多另一用户秦先生、特斯拉说已跟客户积极沟通但武汉车主说并没有沟通、8月18日晚武汉车主收车但特斯拉竟不知情、另外三名团购用户至今沉默,都说明它的服务体系漏洞太多。

二是,特斯拉的高姿态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网购时代。拼多多自出生起就是问题儿童,但它抓住了网络时代的一个命门: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只有卖不对的价格。便宜,成为它切开市场的一把刀。

中国月入1000元的人有6亿,月入不到2000的有9.64亿,这些都是拼多多们的目标客户,和存在的基础。

我不喜欢拼多多,但它没被政府取缔,并在美股上市,客观上说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

而特斯拉一直是刚性定价,价格没有任何优惠是它一大特色。这个特色面向中高端用户时,好用;但在拼多多横行的时代,有一点曲高和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被中国市场的现实改变。想想路虎十年前加价十多万,如今打七折不好卖的事实。

而拼多多就是那个不太干净的推手。

三是,特斯拉的态度,需要改变。特斯拉骨子里的骄傲,是没法改变的。这种心态在市场下沉时,会被普罗大众的平民思想摁在地上摩擦的。简单说,它的服务面对高端人群并不细致与周到,面对平民人群又不够亲切接地气。

它的那个著名的“禁止转卖”的条款,一定程度上就是霸王条款。合同法第40条,明确不支持这种显失公允的格式条款。何况,它在美国的订金是可退的,在中国就改成了不可退。是否涉嫌市场歧视?

它的出发点永远是:我想怎样,就怎样。

包括几乎所有的事故,它的态度永远是:我的车没有问题,如果有了问题那应该是车主的问题。

比如8月12日的温州失控Model 3事件,要不是媒体曝光,特斯拉永远不会站出来做说明。而且车主在医院抢救7小时,醒来后也没见特斯拉的人来慰问一声。事件被曝光后,它至今仍未有说明--而且,Model 3失控在近期至少有三起了。

特斯拉和拼多多,一个是美国天才少年加偏执狂,一个中国问题儿童和投机者,他们俩迟早有一战。

这件事上,从法律角度讲,特斯拉赢面不大;从情感角度大,拼多多赢面不大。所有人都说是双赢,其实很大程度上双输。

特斯拉的骄傲,被中国的新零售当头打了一棒,而且痛苦的发现:自己的任性,不那么好使了;自己的铁粉,不那么好用了。拼多多发现,自己的生意越大,形象似乎越差;费尽心机做活动,最后也被摩擦的焦头烂额。

你问我站谁?还是谁也不站。二者背后都是赤裸裸的资本撕咬,没有一家是真心为消费者着想,尽管一个比一个装得像。

如何预判?还是像最早说的:下策是,对簿公堂拔刀相见一地鸡毛;中策是,各找台阶和稀泥了事;上策是,不如联手一起做新零售,打出一番新天地。

听上去天方夜谭,但通过这战,你没发现二者的品牌调性还是挺接近的吗?

一个是冲入羊群大开杀戒的饿狼,一个是游荡在草原上的掏肛小能手鬣狗,俩人合作特别适合对传统世界的大象、长颈鹿、犀牛、瞪羚,甚至狮子与猎豹,发起进攻。

作为吃瓜群众,不要有太多带入感,也不要浪费正义感。这只是一场资本角力的游戏。我们做好看客,即可。

有两位读者,看的比车聚君更透彻。特此摘录如下:

@凡人_89:拼多多特别想成为电商中的“正规军”,特斯拉也想冲销量市场下沉,需求上应该是一拍即合。但一个傲娇,一个不按规矩办事,就变成了一场闹剧。

@华袍上的狮子:本质是,渠道还是生产商,谁更应该拥有定价权。中国电商的本质认为是前者,复杂产品的生产商认为是后者。我的观点是,谁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谁就更有资格定价。中国汽车厂商只想控制定价,却懒得创造价值,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聪明的你,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