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导购 >

智见丨出门问问李志飞:出道即巅峰 如何在AI里找到套路

2021-07-25 11:16:06来源:盖世汽车

【智见】栏目以前沿的视角、深度的思考,对话汽车科技大咖,共同探索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开启汽车行业新革命。智见第八期,遇见科技大咖——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

智见丨出门问问李志飞:出道即巅峰 如何在AI里找到套路

从2010年苹果收购Siri植入iPhone开始,人工智能进入“黄金时代”。

出门问问就诞生在这个时候,2012年,从Google 美国总部回国的机器学习、机器翻译专家李志飞创办了智能语音技术公司出门问问,公司诞生之初便备受资本追捧,然而,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最初的光环逐渐黯淡。

出门问问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对于未来,李志飞有什么新的思考?

技术光环VS商业化困境

李志飞谈到,出门问问的发展经历基本上是任何一家前沿科技公司的发展过程。从起初业界对前沿技术的关注甚至追捧,到发展中期发现技术落地商业化的困难,以及至今为止都是在探索技术、产品、用户和商业之间的平衡之道。

出门问问基于底层AI技术实现两大应用,一是车载产品,二是智能穿戴等。最开始面向To C消费级场景,出门问问推出了智能手表TicWatch、无线智能耳机TicPods、智能音箱TicKasa等人工智能软硬结合产品。后开拓B端市场,2018年发布了首款量产的AI语音芯片模组——“问芯”A1。

出门问问在车载方面的开端是2016年推出的第一代智能车载产品问问魔镜Ticmirror和问问魔眼Ticeye。随后在2017年出门问问获得大众汽车集团1.8亿美元融资,双方成立合资车联网公司大众问问。

智见丨出门问问李志飞:出道即巅峰 如何在AI里找到套路

李志飞认为,其实出门问问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过很多尝试,推出过诸类智能产品,但有些是失败的,比如说Google Glass上面的语音助手、耳机上的语音助手。但用户需求并不对称,因此没能做下去。同时,出门问问一边需要不停尝试新东西,一边需要有一个主业可以不断去打磨,这种探索过程使出门问问这样的创业公司陷入了窘境。

目前来看,出门问问相对聚焦的产品是智能车载和智能手表,当下,它还在做通用人工智能GPT-3方面的新尝试,推出了全球首个面向工业级产品的开源端到端语音识别全栈式解决方案WeNet。总体上C端产品、商业模式较为完善,因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是产品化而不是项目制的,一个好的产品全球都可以售卖,但To B的内容是项目制为主,不是真正的用户驱动,需求不够稳定。

自2018年切入B端市场,出门问问还没有找到一个成熟的“套路”。

“我觉得最难的事情,是你怎么能从高潮期到冷静期良好地渡过,当你处于上升趋势中是比较好做的,当你进入冷静期,如何去鼓舞团队士气,同时又要节约成本,还得追求更多的商业化落地,把之前所有不良因素转变过来,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李志飞业道出了技术型创业公司的艰难。

在李志飞看来,今天AI公司最大的问题是“虚胖”,无论是估值、团队规模,还是对外承诺。如果说AI公司按照一个合适的成本结构,拥有较强的工程落地能力与场景闭环的能力,其实最后是能够跑出一条路来的。所以针对当下“虚胖”的问题,AI公司重新整理成本结构,持续研发核心技术,深耕以上几大能力或能使其重回正轨。

造车是场内卷 会继续联结大众

传统互联网巨头百度已经联合吉利下场造车,拥有强大生态链的小米准备自己造车,六次强调不造车的华为正和赛力斯、极狐打得火热。科技公司造车大戏接二连三地上演,彷佛一场行业内卷。

李志飞称,智能电动汽车确实是AI落地一个好的场景,因为汽车的综合性、复杂度都非常高,AI视觉、AI语音等技术都会得到一个非常适宜的应用场景,这也是科技公司都要去开拓这部分业务的原因,所以这已经是一个比较确定的方向,因而企业一窝蜂地挤入赛道,似有内卷之意。

那么这波趋势中出门问问有没有被卷进去?

打算造车的科技企业也同样在智能人机交方面有自己的技术,这对出门问问是否造成更大威胁?目前来看,出门问问的车载产品主要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双方的合资公司——大众问问的装机量已经达到百万级别,预计2023年有千万级的规模。李志飞认为,从当前形势看,国内做车载人机交互产品的科技公司与车企的合作,基本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国内的车载语音,采用科大讯飞的较多,还有一些汽车品牌与AI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比如出门问问与大众、腾讯与广汽、百度与吉利等。

智见丨出门问问李志飞:出道即巅峰 如何在AI里找到套路

所以对出门问问而言,与大众的合作促成了技术的强化和商业的成行。据李志飞介绍,在技术研发上,大众汽车的标准和要求是比较严苛的,出门问问所提供的工程优化是离线与在线融合的系统。尽管一些系统对用户来说并不一定能直接体验得到,但对车企而言,安全性、车规级的系统工程不能有一丝漏洞,所以作为供应商在工程开发上挑战也是巨大的。

从商业上来说,大众庞大的车辆规模也提供给出门问问技术落地并进行商业化的环境。“如果说一个技术公司再强,但没有在车上做过系统也没用,这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李志飞表示。

谈及与大众的合作渊源,李志飞认为还是行业大趋势推动的。2017年,当时整体环境对 AI互联网的认知与今天有所不同,当时的大众更迫切的想要去拥抱这些新技术,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是具有颠覆意义的,因此对AI技术有很强的战略诉求。恰好出门问问在此耕耘多年,总体上是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因此有了后来的联姻,还孵化出一家合资公司。

在当前的局面下,大众汽车集团本身在数字化、电动化上的态度还是十分积极的。李志飞谈到,大众汽车还是典型的策略驱动企业,一旦确定目标便会持续不断地投入其中,或许刚开始会慢一些,但后面会越来越强。这种战略也是出门问问与其合作的基础,大众汽车本身的策略制定与决心是前提。

另一个侧面看,大众转型的难点其实还是传统汽车以硬件或者以结构为核心的产品,向以软件以 Ai为核心的产品的转变。李志飞表示,大众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包括2030战略规划再次强调了向软件驱动型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转型,出门问问会继续与大众汽车一起做下去。

车云小结

出门问问出生在AI的风口,成长于大众的庇荫,To C业务起家,To B业务拓土,但是十年来,在商业化的探索上却一直磕磕绊绊,这或许也是众多AI公司的共性难题。

黄金成长期之后,在最大最复杂的智能终端——汽车身上,AI是否会遇到自己的第二波成长高潮,找到更有价值的商业路径?李志飞诚言,现在还是先练好基本功,扩展与深化系统的通用性,避免再像当年,估值增长速度远大于技术推进的速度。